你是“凡学大师”吗?——“凡尔赛文学”背后的心理学

2020-12-07
    一、什么是“凡尔赛文学”?
 
    最近超火的梗,除了“打工人”之外,就是“凡尔赛文学”了。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凡尔赛”?
 
    最先引爆这个词的是网络博主@蒙淇淇77,我们来看看她写的小作文吧:
 
    1、三年前我第一次去别墅区,杭州西溪融庄,问阿姨住几楼啊?她一脸不耐烦地说,没有几楼!都是几区几栋,一栋都是我家!后来我在北京换了别墅,人口申报,工作人员说地址要补全,准确到几零几。我轻轻说,不好意思,您再看看。他看了看说,啊,别墅区,不好意思。我说没关系,我以前也不知道;
 
    2、突然觉得他太省了,重要场合穿10多万的KITON高定,平时上班也就3万多的ZEGNA山羊绒桑蚕丝西装,皮包万年不变的ARMANI,皮鞋D&G。
 
    用最低调最抱怨的语气,做最高调的炫耀,炫耀平常人求而不得自己却轻松获取的烦恼,就是“凡尔赛”的精髓,大家get到了吗?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种同学:
 
    哎呀,明天都要考试了,我都什么都没复习了,上周都去玩了,然后考完试,啪,考出来一个最高分!
 
    好烦啊,参加高考还能填报志愿,像我这种保送生,选择学校的权利都没有!
 
    招不招人恨,讨不讨打?!——看似很谦虚,很烦恼,实际在晒,简称“凡尔赛”。
 
    二、“凡学大师”背后的心理?
 
    这么优越的“凡学大师”,真的如她语气里甜蜜的烦恼一样,过着轻松如意,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生活吗?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每个人都会运用各种策略来控制和把握自己的外在形象,以求得肯定的评价。“凡尔赛文学”作为一种自我呈现的策略,其本质是一种寻求关注的手段。但如果我们习惯性用这种手段来包装自己,那我们或许应该提高警惕,因为有时候一个人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是爱炫耀什么。
 
    而这种明贬实褒式的炫耀、拐弯抹角式的自夸,从美国心理学教授苏珊·克劳斯·惠特伯恩认为,他们既想要展示自己,又不希望引起别人的反感。而拐弯抹角地吹嘘恰恰能帮助他们赢得鼓励和赞美而非嫉妒和嘲讽。
 
    但是,假装谦虚的“凡尔赛文学”真的能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吗?
 
    一项在《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表明,假装谦虚的人可能会认为假装谦虚能让他们看起来很好,但实际结果往往相反。因为当他们在社交媒体,或在朋友面前进行“凡尔赛式炫耀”时,常常高估了别人的积极反应,而忽略了别人的消极反应。比如,他们通常会以为听众会觉得他们很厉害,但其实是听众经常感到不耐烦。
 
    三、我们怎么看待“凡学大师”,如何建立积极的心理学。
 
    其实,就像“凡学女王”@蒙淇淇77最后自己承认的,她的凡学都是自己的文学创作,类似生活太苦了,给它加点糖。
 
    那说自己不复习考高分的同学,他真的不付出努力吗?还是为了化解自己太过辛苦的努力,和为了不敢面对达不到预期成绩的心理压力,把付出说的轻松保守一点?保送的同学真的愿意放弃保送,就重新面对高考的压力吗?还是想不过于直接的显示自己的优越?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真诚直接的沟通,更能引得人们的好感和支持。
 
    比如直接地看到自己真实感受,是害怕考试的压力,害怕付出取不到回报的挫折感,勇敢面对这种充分准备之后自己仍可能无法获得优秀成绩的焦虑。而不是隐藏真实感受,说出没有复习这样虚伪的话,给自己一个虚假的保护壳。这才能够帮助你更好的看清你所面对的压力和对结果的担忧,提高了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比如直接表达对保送的喜悦,坦诚说出自己无需面对高考的轻松,而不是通过对比和过分谦虚式的烦恼来表达自己的优越,这能帮你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友谊!
 
    当我们能够透过炫耀的表层,去看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爱自己,去成长自己。
 
    作家亦舒说过一段话:“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愿我们也能成为这样的人,无需依赖他人的认可和肯定,便能从内获得稳定的自我价值。
 
预约鱼火心理捕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