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情绪的四步曲之第四步(下)
2020-07-20
积极情绪能改善你的人际交往

心理学家爱丽丝·伊森作为先驱,进行了这个领域最早的研究。研究显示,当人们情绪积极时,更有可能对他人表现友好和提供帮助。
当你向他人伸出援手的时候,你就把积极情绪向外转化了。它从你的心中传递到你们之间。积极情绪具有感染力,它会引发对你和你周围的人具有积极意义的连锁反应,从而让你们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趋于相互帮助,而非对抗。
试想一下,被你帮助的人会产生怎样的情绪?他很可能会为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而心存感激。这种感激会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更有意愿回报给你或是扩散传递给其他人。不管是哪种方式,他都会倾向于将自己的积极情绪向外传递,进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交往。
以上各个方面的研究显示:一方面,积极情绪能够拓展你的视野和创造力,当你面对问题时,积极情绪能帮你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积极情绪能够打破“你”“我”界限,改善双方的关系,帮助双方形成良性互动。所以,我们在需要发挥影响力,达成积极结果时,要将消极的情绪调整为积极的情绪。
如何把情绪调整为积极的情绪呢?我们已经知道情绪是由自己的认知引起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境随心转”,就是我们的心态(也就是对于环境的认知)改变了,心境(也就是情绪)自然就转变了。所以,我们调整情绪有一条总的原则:将消极的认知调整为积极的认知,进而将消极情绪调整为积极情绪。

前面讲到了常见的五种不良认知模式,这些认知模式往往导致了消极情绪的产生,所以我们需要将这些不良的认知模式识别出来,进行转换,调整为积极的认知。
从“专横无理”的“应该”到“换位思考”
当我们有专横的“应该”想法时,我们往往觉得对方应该按照我们说的或是想的方式去做,但是对方没有做,我们就会气不打一处来。这种不良的认知习惯,没有考虑对方面临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方的难处。这么想不但让自己产生情绪消极,而且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所以,当“专横无理”的“应该”出现在脑海中时,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在给别人下结论之前,先换位思考一下“对方没有按照我们觉得应该的方式去做是不是有他自己的原因和苦衷?”这种想法会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降低对抗情绪的产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简而言之,当我们意识到了“专横无理”的“应该”时,可以对自己说:“他没有按照我觉得应该的方式去做是不是有什么原因或苦衷?”
从“杞人忧天”的想法到“积极解决”
当我们产生“杞人忧天”的想法时,往往觉得目前的局面根本无法改善,只有等死的份儿了。这种想法不但带来消极的情绪,而且让我们不去积极解决问题,错失改善现状的时机。
所以当我们产生“杞人忧天”的想法时,应当提醒自己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就还有改善的机会。现在我们需要把精力放在“积极解决”上,而不是给自己讲“杞人忧天”的故事来吓唬自己。
简而言之,当我们意识到了“杞人忧天”的想法时,可以对自己说:“别自己吓唬自己了,看看我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扭转局面?”
从“非黑即白”的思维到“跳出局限”
当我们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时,往往把事情看得很绝对,极端化,从而让我们忽略了可能还有其他的情况,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
所以当我们陷入“非白即黑”的思维时,应当提醒自己看待问题别太绝对,很多情况并不是想的这么绝对,我们需要“跳出局限”,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和方法。
简而言之,当我们陷入了“黑非即白”的思维时,可以对自己说:“我把这事儿/人看得太绝对了,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情况/方法?”
从“以偏概全”的习惯到“了解情况”
当我们陷入“以偏概全”时,往往把了解到的部分事实当成了全部,自然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让我们忽略其他更加全面的情况,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
所以当我们陷入“以偏概全”时,应当提醒自己看待问题要全面,很可能还有其他的重要信息没有了解到,我们需要先全面地“了解情况”。
简而言之,当我们陷入了“以偏概全”时,可以对自己说:“我了解的情况还不全面,我需要先了解情况再说。”
从“责备他人”的倾向到“反思自己”
当我们“责备他人”时,就不会再想自己是不是有哪些方面是可以改进的,而且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抵触,从而导致局面无法产生积极的改变。
所以当我们“责备他人”时,应当提醒自己责备他人对于事情的解决毫无帮助,很可能还会引起对方的反弹,而且我们自己肯定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反思”。
简而言之,当我们“责备他人”时,可以对自己说:“别责备对方了,想想我们自己有什么问题?”
当对不良认知习惯进行积极转换后,就会影响我们产生积极情绪,进而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
不要陷入急于“下判断”和“找原因”,而是以“积极的目标”为导向
前面的章节说过,遇到问题时,我们很容易急于“下判断”和“找原因”,这么做往往让我们陷入消极情绪。所以,我们应该始终思考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以“积极的目的”为导向,而不是陷入到急于“下判断”和“找原因”中。
我们只需要提醒自己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就可以摆脱“下判断”和“找原因”带来的情绪影响。不管面对怎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目的:“现状的确如此,那我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这事情解决好呢?”这样的做法帮助我们摆脱负面情绪,明确方向,大大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所以,我们不能陷入“下判断”和“找原因”,而是要始终提醒自己“我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对自己说:“记住,我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的。”

以上我们分析了利用4A模型调整自己情绪的详细方法,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加容易在实际中运用,我们把4A模型简化成行为工具,并提供话术:

参考文献:
王明伟. 积极达成 : Positive achievement : 处理好情绪再处理问题[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预约鱼火心理捕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