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2019-10-28
  
 
  在文章开始前,鱼火君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否经常听到有人这样对你说话:“你真让我生气”“你太让我失望了”?
 
  不管是从语义还是语境来看,所有的情绪结果,生气也好,失望也罢,都是“你”造成的,“我”是无辜的,是受害者。
 
  那事实确定是这样的吗?
 
  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中,情绪和行为结果C,都不是由外界A直接导致的。那种由A直接到C的“刺激-反应”模式,是无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反应类型,比如膝跳反射等,都是无法由人的主观意识控制的。
 
  但是,情绪和这点是有所差别的。怎么说呢?
 
  情绪的发生,和当事人的主观思维有很大的关系。当事人的观念、想法、思考也就是B,才是造成情绪和行为结果C最主要的缘由。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从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个情绪和行为的发生,一定和当事人对所发生事情的分析、评判和选择息息相关,在整个思维过程中,有一个比较专业的词汇,为“构建”。
 
  哲学上的说法是,“世界是客观的,同时也是主观的”。
 
  客观的世界,因人而异,所以带来的批判和观点也不同。这些都反射在心理事件上。面对同样的事情,有些人可能会视若无睹,有些人会悲愤交加,有些人则是看戏状态,这些不同的情绪和反应结果,都和当事人对事件的感知和评价有关,这个过程,就是上面所说到的“构建”。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文章开头所举的例子的时候,有些人的言行举止“刺激”到我们的情绪,引起我们的悲愤时,我们第一时间不能做的就是谴责对方。
 
  深呼吸吐气,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在心里问问自己:别人的言行和自己的情绪反应之间,我们脑海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我们经历了如何的“构建”过程?我们有哪些语言可以自由表达,哪些无法对外说出口?
 
  当我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将即将脱口而出的话重新咽回去,并且给予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就有很大可能避免很多消极结果。
 
  这个能力,就是“止语”和觉察反思,它是考验一个人心理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预约鱼火心理捕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