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你到底在拖延着什么?(上)

2019-11-15
  
 
  在文章开始前,鱼火君要问大家几个问题。
 
  每天早上闹钟铃声响了N次,才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
 
  每次考试就只剩下半个月的时间,才想起自己的书本才翻了几页?
 
  明天要去旅游了,可是必需品却洒落在家里的每个角落?
 
  放假回家,把笔记本或书本都收进行李箱,骗自己说回家做,结果到家又说累了,到头来什么都没做成?
 
  如果你每条都中了,恭喜你,你得了传说中的拖延症!
 
  你心自问一下:
 
  为什么我们在大吃大喝时没有拖延过?
 
  为什么我们在开黑吃鸡时没有拖延过?
 
  为什么我们在淘宝剁手时没有拖延过?
 
  为什么我们在偷懒犯困时没有拖延过?
 
  为什么我们在最不该拖延的时候都在拖延,而在可以拖延的时候都不拖延呢?
 
  拖延症,其实也是“明日复明日”的意思。
 
  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我们只能称之为“拖延”,单单是一种坏习惯而已,想要改变它,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而“拖延”影响到情绪,甚至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这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拖延症”。
 
  随着“拖延症”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从根本上来讲,不是指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道德的问题,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问题。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个大包袱,解开这个包袱,里面装着很多复杂的心理动机。接下来鱼火君为大家说说以下4个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动机吧。
 
  1、原生家庭的影响
 
  其实“拖延症”和自幼成长的环境脱不开关系,如果父母掌控欲很强的话,有些孩子就会变得特别暴躁和叛逆,也有些孩子会变得拖延和回避。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触碰到孩子心中最深刻的情绪:恐惧。
 
  因为父母的掌控欲强的话,会对孩子的自尊有所压制,使得孩子无法突破恐惧去直接面对困境。
 
  掌控欲强的父母,一般缺少一种对孩子自我感觉的支持。他们打着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控制,这种过度控制,能够破坏孩子独立生存、选择和规划人生的自我感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自主,而掌控欲强的父母会无法忍受失控带来的焦虑,他们没有能力去容纳孩子的情绪,也无法帮助孩子接受和容忍失败和现实带来的伤害。
预约鱼火心理捕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