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你到底在拖延着什么?(下)
2019-11-19

随着“拖延症”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从根本上来讲,不是指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道德的问题,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问题。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个大包袱,解开这个包袱,里面装着很多复杂的心理动机。上次鱼火君说到了第1点,大家了解了吗?接下来鱼火君继续为大家说说剩余3点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动机吧。
2、完美主义
说个比较好理解的例子,意大利心理治疗师吉瓦尼曾经就完美主义让人拖延的原因解释过:害怕在考试中不能得满分,或者不能赢得一场比赛,为了避免恐惧,最好不参加。在这些动因的背后,潜藏着一定要成为最好的愿望,在自己面前不能冒失望的危险,不能在他人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对于这种人来说,一拖再拖的行为变成了免于遭受失败的策略。
看完,是否觉得偶尔自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甚至会“心理阴暗”地猜测过,在某场这场比赛中,那些比较出色的选手为何会出现某些小状况而退出了竞争?在这些动机的背后,隐含的意思是:如果我不参加了,是不是你们就看不到我的失败了?
拖延,是由于既害怕成功又害怕失败,同时也害怕权威的愤怒。
3、工作狂倾向
有些人看到工作狂,也许会疑惑拖延和工作狂有什么联系?拖延者经常认为自己的工作效率不是很高、甚至认为自己很懒,更不可能和工作狂这三个字相关。其实是有的,工作狂是深埋在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个心理学动力。
如果是日常工作的拖延,我们一般可以在脑海里具体而细致地描绘出这项任务,再通过奖赏惩罚等“制度”来激励自己,刺激自己尽快做完。
如果是长期受到焦虑、抑郁等的人,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缓解根除,毕竟主动寻找帮助也是克服拖延症的第一步。
4、隐秘的攻击性
意大利的精神分析专家说过:拖延者们在表达隐晦的攻击性。
具有控制欲的父母,总想着控制着孩子的日常生活,打着爱的名义,为孩子铺垫人生道路,为孩子决定着一切,要求孩子完全不能提出自己建议地去执行他们所谓的建议。
父母们认为自己是在爱护孩子,或是用自己的人生建议来让孩子避开磨难。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一直接收不间断的建议和指令,也许在潜移默化之间他会认为自己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能力拥有一个独立的自我。
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控制着孩子,有时这种建议也会很严厉,甚至会愤怒的爆发,用言行举止的愤怒会摧毁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心。
当孩子认为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一个危险的存在,他会意识到自己正面直接的反抗也许会为自己带来伤害,所以会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反抗,也就是拖延。
孩子会通过拖延来拒绝任何事情,就能够激怒到具有控制欲的父母。
随着时间的消逝,这种拖延的行为就会成为一种固化的习惯,使得孩子在长大之后,仍然使用这种方式来面对压力。
预约鱼火心理捕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