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2020-05-23

孩子最不可爱,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是多变的,有时候他们很懂事,很讲道理,但有时候却很顽皮,很无理取闹。孩子的可爱之处,让身为父母的我们感到幸福,但是经常的乱发脾气,却也让我们感到头疼。

鱼火君想说,其实孩子们最不可爱最让我们头疼的时候,恰是最需要我们的爱的时候。举个例子给大家看看。

小林带儿子去游乐园玩,她坐在旁边看书,儿子在一边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小林不经意抬头时,看到儿子和一个小男孩纠缠在一起。儿子高高地举着一个玩具,小男孩一直在哭。

小林赶紧走过去,了解详情后,原来是儿子借了小男孩的玩具,可是小男孩要回家了,儿子还没玩够,不肯把玩具还给小男孩。小男孩的家长没有发火,但却对儿子说:“这是弟弟的玩具,弟弟都哭了,你怎么做的哥哥,不能这样做。”

小林有点尴尬,让儿子快点归还玩具,但小男孩越哭,儿子越不给。于是,小林蹲下来抓着儿子的手,盯着他的双眼,尽量冷静地说:“把玩具还给弟弟,否则我们立即停止玩耍,马上回家。”

儿子盯着小林几秒,突然“哼”了一声,把玩具丢在了地上。小林忍不住想发火,但是又不想当着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她说:“我告诉你,你就是这样一个不讲道理的人,快点把玩具捡起来还给弟弟,和他道歉,然后我们回家。”

谁知道儿子一点不配合,反倒满脸怒容。小林接着说:“我数到十,如果你还不道歉,我就自己走了。一,二,三,……”数到十,儿子没有反应,小林立刻掉头就走。

果不其然,走不出二十米,儿子马上追了上来。却在小林腿上屁股上狠狠打了几拳。小林回头瞪了瞪儿子,他不太敢动了,小林一转身,儿子就追上来打她。循环反复。

鱼火君想说,其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小林的儿子当时是愤怒与无助的,也是恐惧和心痛的,这种处理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和伤害,小林并没有体会到。

小孩子比较简单单纯,表达愤怒和恐惧的方式却也只是踢打家长,这是一种恐惧的信号:妈妈是不是生我的气了?妈妈会不会不要我了?

其实,小林当时本该需要回头抱一抱孩子,并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再冷静理智地和儿子分析利弊。

鱼火君建议大家如果发生类似的事情,不如这样处理:

1、不给孩子贴上任何标签

2、带着爱意告诉孩子:你准备好了再下来,妈妈等你

3、替孩子道歉

4、拥抱孩子,再启发孩子去学习刚才发生的事情

孩子闯了祸,内心是很紧张恐惧的,作为家长不应该立即逼着孩子马上了解所谓的事情。其实家长可以先替孩子道歉,用主动承担责任的方式来告知孩子正确的做法。

其实,只要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允许和爱意,孩子自然会调整所谓的偏差行为。

 

预约鱼火心理捕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