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沟通的桥梁,走进我们的孩子!

2020-08-22

Alin跟我说,她尝试和爸妈聊聊自己在国外发生的事情、人际关系和学业的进展。但是,每次爸妈一听完就喜欢给她建议。每一次,总会让自己觉得,如果没有他们,自己无法处理这些事情。

同时,

Alin又说,他们给的建立是没错的,自己确实在一些方面没有做好。但是,总是给自己建议。会让自己觉得,我是一个傻子吗?难道我不知道吗?

我懂得Alin说的感受。

曾经,我也尝试过用“理性”的方式去看问题,去纠结是非对错。认为错就是错,有些问题要去调整要去改正,就要关注这个事情本身,去修正!

但是,当自己去看到自己内心深处。

会听到一个声音,在说话。

说着它很难受,为什么一定要每件事情都做好?难道不能把事情做好的自己就不能够被接受吗?

那时候,我便懂得!

我们绝大多数时,并不是想要“建议”“意见”。

而是,我们需要被“看见”!

看见自己、看见情绪!

只有情绪的发泄被允许了,我们才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被允许了!

只要负面的情绪被允许了,我们会重新站起来,去理性的处理自己事情。

只要负面的情绪被允许了,我们会愿意去探讨,怎样处理事情是最好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需要去看到那一个叫嚷着“我就是不爽、不开心、不想要”的那个内心的孩子!

现在,大家常说原生家庭的童年经历能够影响人的一生。

而现在,我们就是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

我们并不是要创建一个完美的父母和家庭,而是创建一个有爱、和谐、能够倾听彼此的家庭。

建立沟通的桥梁,走进我们的孩子!/心理情感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呢?

1. 减少评价性沟通

我们可能太快想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了,而容易和孩子在沟通的时候进入评价性的沟通之中。


比如:妈,我今天做了…..你不应该这么做…..你应该这么做……


收住!慢下来,我们想一想!


孩子讲了什么?我们认真听了吗?听到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这么急着要说什么?我们有听到自己着急解决问题背后的声音吗?


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快点独立,快点懂事;一方面主动的帮孩子解决问题,在行为上阻止孩子成长。


这样矛盾的我们,这样冲突的我们,是否能够很顺利的和孩子沟通呢?
这样的交流就像在孩子与我们之间砌一层墙壁,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

建立沟通的桥梁,走进我们的孩子!/心理情感

 

我们需要信任孩子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而在我们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相比急于帮孩子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看到孩子的情绪,陪伴着他,和他的情绪待一会!


所以,当孩子跟我们提到让自己难过的事情、自己做得糟糕的事情,我们先放慢脚步,不急着解决问题。


而是,看着孩子,对他说,


“当时的你,很难过吧!”


“当时的你,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的时候,在责怪自己了吗?”


其实,沟通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要,孩子看到我们在感受着他们的感受,就是最好的安慰!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对方是怎么感受的。我们要永远记住,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最重要的。”

2.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对孩子的认识主要维持在孩子离开自己的时期,如果我们没有共同经历共同体验相同的事物。便容易停滞在原来的时期。


我们会感受到,我们生活在过去,而孩子在未来。


事实上,我们都活在现在。


我们容易沉浸在我们和孩子已经是不同世界圈子的人。另一方面来说,是因为我们都不愿意去了解彼此的生活是怎样的。


往往我们希望对方来了解自己,体验自己的圈子,而不是主动。


所以很多不理解都是自己用主观的想法去判断孩子,“不应该怎样而应该怎样。”
关系本身是相互的,我们主动了解孩子的同时,也在让孩子学习到,他们可以去了解我们的世界。

建立沟通的桥梁,走进我们的孩子!/心理情感

 

相比于我们不断的输送我们过往的经验,很多路都是自己走了才能够真正的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我们的路不一定相同,感悟不一定一致,孩子自有孩子的体验和体会!

3.碎片化的沟通

借助多媒体的方式,通过朋友圈、亲友圈、和父母的微信圈,把大家的生活碎片化的放进这一个圈子里,让彼此知道各自的生活圈里发生什么、正在发生什么。

4.用文字去表达我们语言不擅长表达的感情

我们有时候,不太擅长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明明很爱孩子、关心孩子,但是声音一发出来,我们便会发现,词不达意!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文字作为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工具,通过文字表达自己无法言说的情感。
文字也是我们亲密关系的沟通!

建立沟通的桥梁,走进我们的孩子!/心理情感

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要学习的事情,我们遵循着生物的进化,我们一步一步慢慢的教孩子,从爬到走到跑。

而不是为了让孩子早点学会行走,剥夺他学习爬的权利!

建立沟通的桥梁,走进我们的孩子!/心理情感
预约鱼火心理捕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