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种病吗?
2020-11-26
1.孤独是什么?
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几位留学生亲身体验并描述的“孤独”:“我能想到最孤独的时候应该就是过年吧。还记得刚过去不久的这个春节,家里人在大年三十晚上都团聚在爷爷奶奶家里,妈妈举着手机给我挨个看看熟悉的一张张脸,看看今年的年夜饭伙食怎么样的时候,我突然很想哭。朋友圈里都是国内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的照片,而我却不能陪在家里人身边,不能吃丰盛的饭菜,不能唠日常的嗑。”S-ECHS@新泽西
“记得那年四月普林斯(Prince)去世,美国同学心痛不已,我却没有共鸣。我甚至在2016年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普林斯。跟美国同学聊天的时候,无论来了多久,总是有那么几个瞬间,不明白他们在笑什么,争论的时候插不上嘴。回国之后,和朋友们出去玩的时候,也会因为突然之间蹦出来的英文单词,而被朋友打趣到,说:‘出国留学的人果然和我们这些在普通高中准备高考的人的不同。’只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却让我感到十分委屈。因为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内心混乱争斗的努力和勇气。”Tiffany-YHS@华盛顿特区
“来到美国以后,我却越来越不适应孤独。在美国就读的学校很小,很小——下课铃一响,近百人要通过一条狭窄的走廊。更糟糕的是,有人在开过道两边的储物柜(locker),或者倚在上面聊天,让本来就拥挤的走廊水泄不通。我拿着书,小心翼翼地说着“借过(Excuseme)”试图能快点赶到在校园另一边的历史课课室。当我焦急地挤着,他们仍在大声地聊天,笑着,成群结队地走着;我只好低头盯着手上的书,毕竟这些书是我唯一的陪伴。他们的生活是有色彩的。而我的生活是一片灰色,因为孤独。”xsr-BBBA@圣迭哥
孤独感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情绪状态,它是内心产生的强烈空虚感和被隔离感。它与周围是否有人在似乎关系却又并不大。根据调查,孤独感往往发生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中:在这些看似极度繁华的城市中,人们却感到深深的孤独,被切断被隔离。而搬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由于亲人的远离,朋友的缺失,生活的变化,饮食的不习惯,学习的压力等等,孤独感的爆发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对留学生们来说,要战胜的最常见的心理挑战就是:孤独。
2.孤独的危害性
孤独往往不会与疾病直接联系起来,却会是身体的隐性杀手,高血压、失眠、免疫力下降、风湿关节炎等。由于孤独感会带来例如自卑感,自我价值感低,孤独感对身体的危害是巨大的。例如日本社会,由于经济的长期低迷不振,孤独的不只老人,日本年轻人孤独死案例日增。根据东京都市政府福祉保健局统计,市中心23个行政区里,2015年就有238名二三十岁的青年经发现死时无人闻问。这项数据近3年维持在250人左右。这些孤独死的青年中,八成为男性。
预防孤独死最常见的做法,在更加关爱自己,更注意自己的健康之外,需要努力与家人、朋友和邻居保持经常往来与联络。独协大学教授结城康博指出,年轻人孤独死的原因之一在飞特族(“freeters”,追寻人生目的的自由派,代表的就是一种自由的工作方式,他们往往只是在需要钱的时候去挣钱,从事一些弹性很大的短期工作,或者是自己开一家个性的小店,总之,避免“朝九晚五”的拘束生活)增多。自由的代价是,他们只能做合同工临时工,所以归属感比较低,雇主往往也不在意他们的出勤。结城教授所著的《孤独死的真相》一书指出:家中独子独女长大成人的数目愈来愈多,他们习惯自己一人,拙于沟通,所以愈来愈多年轻人想传达自己感受或找人帮忙时,感到非常困难。但是由于人际关系的疏远,他们不愿意也无法寻求必要的资源和人员的帮助。他们的孤独死亡,其实是死在了被自己囚困的牢笼里。
3.孤独与抑郁
孤独感与抑郁是一对好“朋友”。有人说,抑郁会带来孤独感;而又有人说,孤独才是元凶,会造成抑郁。无论哪一种说法,孤独与抑郁是紧密相连的。孤独感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如果某个人说他/她感到孤独,那么他/她内心的确是孤独的。虽然抑郁症不一定都会造成孤独感,而感到孤独却是导致抑郁的一个前期情绪信号和早期情绪反应。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当你的孩子表现出孤僻的行为时,父母与老师们需要引起警惕,这常常是他们患上抑郁症的一个标志。
4.如何摆脱孤独感?
孤独感,也许代表着人类最深的恐惧。可是,孤独总是如影随形,孤独是一种很主观的感觉。一个人的时候会感到孤独,与许多人在一起也会感到孤独。成功了会感到孤独,失败了更会感到孤独。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找寻专业的心理帮助来摆脱孤独感;或者尝试以下几种方法走出孤独的阴影:
(1)积极自我对话Self-talk

(2)与兴趣为友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也许可以忘记了时间。在专注于你的兴趣时,你会非常享受孤独的感觉。有一位著名的法国教育家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未来漫长的“孤独感”。是这样吗?当年阅读到此的时候比较质疑,但现在回想起来却领悟到其中的含义。也许就是这样,许多的技能都是孤独的兴趣,例如弹琴、游泳、长跑、画画等,甚至编织、木工也是孤独的项目。
在国外孤身一人的情况下,学习压力重生活没有亲人的照顾,孤独总会如影随形。你是爱它,还是讨厌它?你是否为了摆脱孤独去结交一些所谓的“朋友”?你也许是一个非常安静内向的人,并不喜欢“融入”所谓的主流人群,不适应去酒吧、派对聚会,那么你该怎么办呢?也许,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一些讨厌的事情,而可以把时间花费在你的兴趣爱好上。也许,在尘世里独处才是一种真正的修行。
(3)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
杨绛先生是我一直非常敬佩的女性。
关于读书,杨先生写道:“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先生还尖锐地指出不少人的问题:“你的问题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杨先生在她的先生钱钟书先生与女儿圆圆去世以后,忍受着孤独一人的痛苦,又坚强地生活了几十年,并出版了几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她在《我们仨》中,深刻描述了对丈夫与女儿的思念,让人不禁唏嘘,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位伟大女性的坚强。
(4)走出去
有人调侃说,国外的生活就是“好山好水好无聊”:晚上商店早早就关门了,生活总是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一点刺激的因子来转移注意力是个不错的方法。无论是逛街,逛博物馆,听音乐会,还是几个好友坐在一起喝茶吃饭八卦,都可以迅速转移你对孤独的沉溺度,改善情绪。

预约鱼火心理捕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