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社交恐惧”意味着什么?(上)

2019-10-29
  
 
  心理学家称:“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在生活的许多领域事半功倍,因此帮助一个害羞的儿童建立自信非常重要”。对孩子来说,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够学会轻松自如地应对,那固然是好的。因为,良好的社会关系,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取得健康优异的成效。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上学前班的时候,M偶然被小伙伴踩到了手,因为受不了被人关注,差点退学了。如今她已是耶鲁大学药剂科的研究人员,年仅37岁。她回想起当年的往事,她表示她的母亲不会再让她回去。
 
  那是M记忆中第一次感到害羞,而这个害羞的情况,却不仅仅是这种程度。
 
  在幼儿园的时候,她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在高中时,她会“故意”忘穿运动服,这样就不用参加体育活动,坐在一边。在大学时,她为了避免上台演讲,甚至会翘课。在面试的时候,她直接对面试官说:如果这项工作要和别人打交道,那么我会放气球。
 
  她觉得,一想到被别人盯着看,就会感到十分紧张。
 
  直到后来,她参加了学院里的焦虑测试,那会她才明白,除了胆小,自己还有社交恐惧。
 
  社交恐怖的体现是,在社交或展示自己的场合中,对于被他人关注评价抱有极端恐惧。
 
  和焦虑有区别的一个词,由另一个心理学家指出,害羞这个词更多强调主观感受,指的是有些人愿意和她互动,又感到不舒服。
 
  害羞的人可能会这么想,希望自己能够多参加一些活动,又或是自己有些退缩,有点不舒服。而社交恐惧者则是自己脑子里无法克制地想,自己怎么了?为什么无法说话?他们肯定会觉得自己很奇怪,得赶紧离开这里。
 
  有些孩子和年轻人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很害羞和拘束,而有些孩子或年轻,则十分大胆。
 
  有心理学家表示,当无法掌控了解周边的环境时(特别是社交环境),有些孩子会有退缩的表现。有些小孩则会过度在意他们认为对只有威胁的事物,害羞和焦虑不愿意抛开。有些孩子,即使别人只看了他一眼,他就会认为别人是不认同自己的。
 
  心理学家称,人们处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在生理上和社交环境中发现潜在的危险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风吹草动就紧张不已,感到威胁无处不在,那就容易表现出害羞和退缩行为。
 
  除此之外,环境也是令孩子产生害羞退缩行为的又一原因。比如说,父母对孩子太过于严格或太过于保护的话,也会让孩子在社交中产生害羞和焦虑。
 
  如果孩子身边有小伙伴陪伴,那么在成长中他们更有能力调整自己。毕竟,在成长中,环境和经历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预约鱼火心理捕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