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饿,为什么总想着吃吃吃?

2019-11-30
  
 
  鱼火君收到咨询者的问题,她说:明明才放下筷子,但是又想吃点什么。肚子已经饱了,但又去买了零食吃光。为什么别人失恋了就暴瘦下去,而我却胃口大开海吃海喝?
 
  从这位咨询者的情况来看,鱼火君和大家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把真正的饥饿感和情绪上的饥饿混为一谈。情绪饥饿,指的是除了生理饥饿外的原因产生了食欲,在情绪的刺激下产生一种特别想吃东西的欲望。
 
  然后,这种饥饿感就会促使你进食,将食物当做填补某种情感需要的工具,不再是为了解决生理饥饿。
 
  那么,要如何辨别真正的生理饥饿和情绪饥饿呢?
 
  生理饥饿,在时间上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你可能只是觉得有点饿,不过此刻你不用马上进食,等到恰当的时间你就会去吃一些食物。在这种时候,不管是吃什么食物,能填饱肚子就可以。
 
  而情绪饥饿,一般是突然发生的,可能你一开始是觉得紧张或烦躁,然后就开始了想吃东西的欲望。这种时候,你会很想很想吃那种容易长胖的食物,尤其是高热量、高脂肪及甜度高的食物。
 
  生理饥饿的人,进食到有饱腹感的时候,就会停止吃东西。而情绪饥饿的人,却是忽略了肚子的真正感受,不断地吃吃吃,这是在填补情绪上的饥饿。
 
  情绪饥饿在不断进食后,也许能暂缓此时的情绪,但是过一阵子就会感到愧疚;而生理饥饿的人,是因为肚子饿了才吃东西,过阵子后完全不会产生愧疚感。
 
  划重点,让我们长胖的真正原因,并非是饮食习惯,而是情绪。那么,我们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呢?
 
  1、无法给予自我支持
 
  想必在成长道路上,我们难过过伤心过失望过,也想要得到至亲或重要的人的关怀和理解,但是我们却很少能够获得他们的关爱。渐渐地我们就很难知道如何去处理自己的伤心和难过。
 
  这是因为我们无法从至亲好友的慰藉中,习得如何寻求感情上的支持。久而久之,直到长大后,我们就缺少了自我支持的能力,自然而然就选择了食物来缓解我们的负面情绪。
 
  2、内心的匮乏
 
  有些咨询者就是将长期的匮乏感和饥饿感混淆在一块,尤其是我们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匮乏感会越来越强烈。
 
  吃东西,能填充我们的饥饿感,但与此同时,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填充了我们内心的空虚感。于是,每次感到愤怒伤心时,我们就会用食物来抚慰自己,慢慢地我们就会混淆了生理饥饿和情绪饥饿。
 
  不过,鱼火君在这说句实在话,食物确实能为我们带来安慰感,但是,同时也很难戒除。因为,它会左右我们的大脑,在我们情绪受到刺激的时候,嘴里就想着要吃点什么来缓解下,而暴食和吸烟就是常见的两种。
 
  在情绪焦躁时,吃东西就成了一种发泄。也许我们不知道此刻自己在吃什么,是什么味道,吃东西也成了惯性。长期的情绪性进食,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失控感,从而失去自我行为和意志的控制感。
 
  所以,我们得需要主动做点什么,从饮食入手。我们要正确且健康地去饮食,我们用感官去感受我们所吃的食物,知道自己在吃什么,了解自己是生理饥饿还是情绪饥饿。
 
  情绪饥饿并不是简简单单进食就可以解决的,不如把饥饿感转移到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去,用充实的生活来填充内心的空虚感。在想吃东西之前,先辨别一下,我们是真的想吃,还是情绪的欺骗。
 
  
预约鱼火心理捕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