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自我成长:过度教育,都是伤害
“关系”的存在,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独特性。普遍在于“尊重和接纳”个体性、独特在于“各家各户”的具体措施不一致。
“关系”的存在,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独特性。普遍在于“尊重和接纳”个体性、独特在于“各家各户”的具体措施不一致。
当我们成为父母之后,就想要下定决心。成为一个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好好父母。我们精心的想象着孩子从小到大的整个过程,以及我们能够在里面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如果你能够靠近他们近一些,离他们心灵深处近一点,放下所谓的“社会标准”“社会价值观”去看看他们。你会感受到他们的灵魂轻轻飘飘,就像一个宇航员在宇宙之中漂浮,却无法着地。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在哪里,自己能够做什么,想做什么。
孩子带着巨大的生命能量来陪伴我们,教我们去欣赏生命、观察生命,去真正体验生命成长变化的过程。我们在他眼中,在他双手和双脚的动作中看到了完美。小生命披荆斩棘地来到世界,具备了所有生存下来的能量,我们要做的就是欣赏他、陪伴他、信任他。
爸爸妈妈们,我们先花一点时间让自己感受这一份“无条件的爱”吧!花一点时间爱自己、为自己设立生命的界限、尊重自己生命的界限。让所有的学习先从帮助自己开始。
很多时候,教育是两端,一端是孩子一端是父母,中间是分裂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我们选择教育,其实也在选择让孩子能够远离我们和创造自己新世界的权利。
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要学习的事情,我们遵循着生物的进化,我们一步一步慢慢的教孩子,从爬到走到跑。 而不是为了让孩子早点学会行走,剥夺他学习爬的权利!
我们和父母的沟通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每一个家庭的沟通方式都有所不同。选择我们自己家庭最合适的沟通方式即是恰当的。
宽容的对待自己和他人 从前有个人喜欢画画,每天都非常刻苦地画。可当时的社会并不理解他的那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画,觉得他的画根本看不懂,所以他的画根本卖不出去,甚至他在坚持画画的过程中还受到了当时很多所谓的主流画家的嘲讽,这让他很受打击,
我们相信, 自己能够面对不同困难和不确定。同样的,我们也需要把这样的信任教给孩子。 我们相信, 我们和孩子即使在不同的地方、看着不同的天空、面对不同的困难,我们的心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便能够通过难关。
适度的紧张可以帮我们更加的集中精神,所以不要害怕它的到来!如果它存在,就让它存在吧!
归属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即渴望成为比自己更强大的事物的一部分。出于本能,我们常常通过适应环境和追求别人的认可来获得归属感,但适应和认可都不能取代归属感,反而会成为真正获得归属感的阻碍。只有当我们展露真实的、不完美的自我时,我们才能获得归属感。
如果,我们理性上知道自己没有任何问题,但恐慌的情绪依旧无法好转,可以及时的寻找心理咨询,借助专业的力量而为自己获得帮助。 就像一位心理学者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作为一个人,应该具备让自己好好活下去的能力以及有能力寻求他人的帮助”!
在不易世界拥有抗压之能 这个世界有多么不易生存呢? 今年的我们每个人感受匪浅,如果说地震、台风是一种区域感受,那么疫情就是一种全国感受的被放大的生存不易。 应届生的线上答辩、线上毕业,全体都在云端当中呈现。 大企业的裁员纷涌
成为超越完美的不完美自己 完美是人类最大的错觉,这种东西在世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世上本无完美。事实上,它是世上最恶毒的骗局,它许你以财富,却赠你以苦难。你越拼命地追求完美,结果会越失望。因为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与现实不符。如果你用苛